为了浏览器和收藏夹的和谐

这回肯定不是最后一次整理收藏夹。尽管用 Humble New Tab Page 已经大大减轻了用一个 “INBOX” 或者「杂」来管理一切的麻烦,但久了还是发现积存了很多收藏后从来没打开过的页面。因为我收藏夹一直避免直接收藏内容(比如直接收藏一篇文章或者一个视频),而是以站点为主的,所以这种积压更多是关于工具和内容平台的。

这次的思路还是归类化,而且用更短的文件夹名称和更少的嵌套来方便导览。比如「检索—辞书—萌典」,或者「工具—见微知著—SauceNAO」这样的层级来实现。浏览器页面上,收藏夹仍然设置为「从不」显示,强迫自己使用新标签页来找内容。而且打开 “Auto-close folders” 之后整体的使用体验更加流畅。

主要的分类包括「检索」——搜索相关(这里其实是最丰富的,包括了各种百科维基、专门词典、语言词典、语料库、线上文库之类的,分了几个文件夹);「博客」——博客相关;「信息」——新闻在内的信息源;「游戏」——游戏攻略站、账号主页、BF1 图章库之类;「标记」——BGM 和豆瓣;「资源」——下载和购买;「在线」——直接在线的网页游戏和影视观看;「文档」——软件和工具的文档;「工具」——生成转换反查小工具,以及「工作」——顾名思义,毕竟仍然偶尔要居家办公。之前超细分的文件夹被摒弃了,这回除非是强烈相关否则就不额外加了。不同语言的词典也都放在一起。网上有不少教给收藏夹内容命名的,个人的思路是只要看到图标和名称能想起来是干什么的就可以了,至于几乎天天见的网页,根本就不需要加到收藏夹里,网址已经烂熟于心了,加之还有浏览器的关键词搜索,可以直接用缩写关键词不打开网页进行搜索,比如我的设置就是 “moe” 然后按 Tab 就可以直接搜索,回车后会跳转到萌百相应的搜索页。其他网站类似,只要替换一下搜索关键词的符号为通配符就可以了——这部分不在这次的整理范围内,因为已经臻于完美,不需要额外操作了。

这次翻收藏夹也找到了一些蒙尘许久,但还是很值得一看的网站:

Etymonline 语源学词典,搜索词汇、词根的起源和来历,并不是为了背单词,只是因为有意思;

有据 | 国际新闻事实核查,一段时间没看又正常更新了。比起到处刷新闻学烂梗,对于看到的信息做些 Fact check 对于互联网乃至信息获取这件事本身更有意义。

亂數假文產生器,李怡志制作的工具,生成中文的 Lorem Ipsum,作为排版、设计,或者单纯占位等目的的填充物。

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,电子版的诸子百家。可以拿来阅读或者抄写。内容比较丰富,涉及的学派也很多。推荐阅读《鄧析子》

IPA Chart with Sounds,哪里不会点哪里。ǂ、ǁ、ʘ、ǀ、!、tʼ 听个够(为什么要听个够)。

也许以后会不时发些「翻收藏夹」?但我收藏夹里很多东西是上网一看发现都知道的工具或者平台,所以频率应该不会很高——尤其是这个博客也未必能保持一个较高频率的更新。我尽量。